我在明末守边关高质量小说阅读
  • 我在明末守边关高质量小说阅读
  • 分类:现代都市
  • 作者:王动
  • 更新:2024-04-09 09:25:00
  • 最新章节:第9章
继续看书
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中的人物王动谢秀娘拥有超高的人气,收获不少粉丝。作为一部小说推荐,“王动”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,不做作,以下是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内容概括:大明内忧外患,风雨飘摇! ......

《我在明末守边关高质量小说阅读》精彩片段


靖边堡立堡以来,堡内军户的生活就不断引起周边军户民户的注意。

从今年年初起,陆续有一些军户民众前来投奔王动,使得堡内的人口最终达到一百多户,四百多口人,算是远近闻名的一个大屯堡。

今年六月份靖边堡的粮食收获后,王动兑现了诺言,堡内第一年确实不征收军户们的税粮,田地所得都归他们自己所有。那些分到土地的五十多户军户,就算他们田地的谷子、高粱每亩收获只有几斗,二十亩地,总共也有十几石粮,而且秋后又可以种下冬麦。

看着手中这么多粮食,很多军户们都是欢喜地流下了眼泪,因此在接下来的土地开垦中,各人的干劲都很足,如能再分到二、三十亩田地,以后他们的生活就平稳无忧了。有了这些军户例子在前,那些后来的军户同样干劲十足,每天只是随齐天良出去干活。

这也是现在靖边堡军户对王动又敬又畏的原因,没有了王动,就没有了各人现在的好日子,他们的利益是与王动紧密相联的。

六月份靖边堡粮食收获后,堡内军户的生活更是在舜乡堡各地传扬,甚至远远的传到别的千户所去。这个年景,能吃饱饭,能有个安稳的居所,就是天堂般的日子了,每天干活又算什么?

从六月中起,到了现在的七月中,每天不断有军户流民前来投靠,他们在靖边堡周边修建小屋居住,只是希望王动能收留他们,让他们成为靖边堡的军户。这些人前后算起来,怕又有好几十户人家的样子。

对这些人的投靠,王动是又喜又忧,喜的是自己一向缺乏人口,这些人前来,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势力。忧的是堡内钱粮所留不多,这些人全部加入,自己怕是没那么多钱粮去养他们,就算刚从万胜和米店运来四十石米,也支持不了多久。

首先的,王动还是必须保证靖边堡军户的优先生存权。

不过对这些人口,王动又岂能放过?他吩咐刘氏每天煮一些粥给这些人续命,同时挑选他们中粗壮一些的男子与妇女到田间畜场去干活。王动暂时未让这些人加入靖边堡军户,也没有让他们进入堡内居住,只是先让钟荣将他们的名字登记入册。

这些人住在靖边堡周边,每天就是盼望自己能加入堡内的那一天。

看着这些人的处境,堡内军户自豪的同时,也对他们产生了一些敌意,怕这些人会抢走了自己的名额口粮。

王动算了算,堡内现在的钱粮只可支持一、两个月,看来必须去剿匪了。

由于有这些新劳力的加入,王动抽了四队战兵出来,两队老兵,一队新兵,一队夜不收。让这些人停止干活,恢复训练。同时韩朝那队夜不收以后都不必干活了,每天训练侦察便可。

在这几队兵恢复训练的同时,王动让韩朝领着那队夜不收到各地去侦察匪迹。

大明天灾人祸,各地贼匪多如牛毛,保安州虽处于军镇腹地,同样是贼匪横行。

这些贼匪对王动来说都是财源之地,不过大明各卫所军堡各有守备界线,伸手过境是大忌,特别对王动这种屯堡而言。或许自己应该选出几队兵,让他们假扮土匪,经常过境去来个黑吃黑?

在韩朝领着夜不收出去几天后,很快消息传来,在舜乡堡,辉耀堡,栾庄附近的山上,都盘踞着几小股土匪,人数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,时不时出去打家抢劫舍,绑票勒索。

这些地方都算是山区丘陵地带,最容易窝藏土匪,而且这些土匪人数也不多,正好适合自己剿匪练兵赚钱。虽说这几处都不算是王动的守靖地带,特别是栾庄还算是别的千户所的地界,不过生存压力下,王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,他一咬牙,干!

七月下,王动让韩朝、韩仲、高史银、钟调阳几人轮流领兵出战,剿灭了这附近几股小山赋,从匪巢内抄出了银子几百两,兵器数十把,马骡十几匹,粮米二百多石,大大缓解了堡内生存的压力。

看着这些缴获物质,王动等人都是两目放光,果然剿匪来钱就是快,又可安民,还可以在实战中练兵。

论功行赏,将缴获的一部分物质赏给出战的将士后,再看看周边各堡仍是一点动静也没有,王动更是心眼活起来。他在思考,自己目光是否更远些,胆子更大些。

七月底,王动将五战队兵,二队辎兵,一队夜不收全部从土地上解放出来,全部恢复了训练,同时他又新组建了两队战兵,如此算上夜不收与辎兵,王动现在有兵力一百二十人,都是一色的青壮,大大超过董家庄的管队官张贵。

眼下就算舜乡堡的防守官许忠俊也不过有兵力三百人,估计内中还有不少的空饷与老弱,许忠俊麾下有战斗力的,就是他一队五十人的家丁。

这一百二十兵,靖边堡大部分青壮都在这了,对这些脱产的军人,以后王动将用缴获所得来养他们。平日这些军士可以吃饱,但没有粮饷,只有在打仗后,才有缴获赏赐发下,经过几次剿匪的胜利,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收获,这让各人求战的欲.望都很高。

以战养战,大大减少了王动养兵的压力。同时王动在酝酿一笔大的行动,他需要一笔大的钱财,最少也要如去年剿灭四倾梁匪寨一样的收获。

……

七月底时,由于王动的几次剿匪所得,这让他有底气将堡外投靠的军户流民全部收为靖边堡军户,让这些新军户欢天喜地。

依钟荣的文册登记,这些军户流民有户六十多,口近三百,其中有男子一百三十多口,青壮五十多。加上这些新军户,眼下靖边堡有户一百七十,口七百,壮年男子接近两百,算是一个非常大的屯堡了。

王动将这些新人全部收为靖边堡军户,不过仍让他们在堡外居住。堡内居住人口已经饱和,而且堡内还要留一些地方出来做公共建筑,比如建一些庙,戏台,牌坊,军功庙祠之类的。如果这些人全部进入堡内居住,肯定是非常的拥挤。

王动让堡内的工匠们沿着靖边堡外规划了几片土地出来,沿着堡的外面建了几个营房,等以后钱粮多了,人口多了,再考虑建个新堡墙吧。

王动让几队青壮战兵每天训练,辎兵也是一样。余者军户仍是继续开垦土地,喂猪种菜,全堡的军户没有一个人可以偷懒。

来自后世的王动当然知道根据地的重要,眼下剿匪所得是可以养一些兵马,不过当有一天外需疲惫时,养兵养人的钱粮就需要自己地盘人口带动了。所以自己土地的经营不能松懈。

……

在崇祯八年七月下的时候,随着靖边堡人口的增长与名气的悄悄传扬,有一些商人找到了王动,希望能让他们在堡内开设店铺。

不说堡内现在土地紧张,就算这些商人在堡内买地盖房可以让王动赚一些钱,王动也不稀罕。

对于明末的商人,王动一向是满怀戒心的!九边各镇许多商户都是后金军的细作,就算不是细作,也经常向他们通风报信,提供情报,万历末年的铁岭,开源,抚顺,辽阳等地陷落,就是坏在内贼的开门应和上。

王动可不希望这样的命运有一天出现在自己靖边堡内。

不过有些商人物质又是自己需要的,王动经过仔细的考虑后,决定实行审验制,建立商人市籍制度。

这些商人只许在堡外永宁门沿着大道两侧买地设店,而且需要拿着自己的户贴向靖边堡申请市籍开业保证书,登记批准后,方才取得在堡外居住的权利,还要交纳一定的租税,才准在城外建立商店,从事商业贩卖等经营业务。

这种商人市籍制度曾在明初实行,不过到了明中期明后期后,这种市籍制度已经名存实亡。

而且大明现在官商结合,官就是商,商就是官。许多大商人都是官员家族子弟,在朝中甚至有他们的代言人,比如晋商,京商,徽商,就算各地的中等商人,也普遍与当地官吏乡绅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
而且大明的商税非常底,明初就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,过者以违令论。万历十年又有规定,铺行下三免征税契,买价不及四十两及典价,一概免税。买价至四十两以上者,每两止税银壹分伍厘。

明朝的商人负担是非常轻的,加上官商结合,所以明末的商人势力高涨,嚣张非常,动不动就罢行罢市,要挟官府。王动要防患未来这样的事情出现,州城之行更让他心生警惕,那些商人囤积居奇,哄抬物价,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。未来堡内的物价不能受他们的控制影响。

所以王动要对商人们严格管理,每几个月定期审核,这事情就交给钟荣去办了。他身为下层的钱粮小吏,对这些事情还是精通的。

此外这些商人的来临,也触动了王动的灵感,靖边堡随着军户人口的增加,对各样的食盐、布匹、药品、茶叶、茶油等日用品需求还是多的,往日只有一些货郎担挑些针头线脑、染料剪勺等小杂货到堡外贩卖,远远不能满足军户们的需求。

王动打算在靖边堡几里外开辟一个贸易集市,以后方圆的军户百姓,每逢一、四、七日等日子,都可挑些农副产品前来赶圩,自己堡内也正好购买一些有用的物质。

见王动对自己这样的态度,那些商人自然不满,来到靖边堡的不可能是什么大商人,不过他们有能力买地设店,自然有一定的实力。这些商人大多是保安州各地的乡绅子弟或是大户人家出身,一向在州城各地非常吃得开,却在王动这里碰了钉子。

王动这样的态度,不可避免得罪了他们与他们身后的势力,不过他们怎么想,王动却不屑理会。

只是靖边堡现在的人口与财富,却是一个很大的客源,这些商人们思前想后,还是得按照王动的说法去做,老老实实的拿着户贴申请市籍开业,等待将来的登记批准。

七月三十日,舜乡堡百户杜恭又满面笑容的来到靖边堡内,随行的,还有他那位在舜乡堡开设牛市行的妹夫。

小说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听到王动的话,乡人们惊了,碍于王动的强壮,乡人全都默默离开。

许月娥高傲的脸上泛起了泪花。

身后的谢秀娘睁大眼睛默默思索,钟氏却是赞许地回头看了王动一眼。

“好儿子,够爷们!”

.....

王家田地位于辛庄的东南面,由于灌溉不便,这里的土地相对贫瘠。

此时正是冬麦耕作时节,许多庄人都在田地里忙着,翻地、浇水、运肥,播种,一派忙碌的景象。

王动随母亲来到自家的田地中,干燥的田地中蒸发出一种气味。

王动赶着牛,推着犁,对自家麦地进行深耕翻地。

母亲钟氏则是随后用耙耢整地,将耕翻的土壤耙平耙细,小妻谢秀娘则是去挑水浇地。

由于近年田地干旱,墒情不足,只得浇水造墒,否则小麦的出苗率就不会高。

最近的一条溪流位于两里之外,要浇水造墒,只得去那边挑水。

二十几亩地都要造墒,全靠谢秀娘挑水,这辛苦可想而知。

她小小的个子压着两个沉重的水桶,一声不吭地来回走着,拼命努力,只是小脸上越见柔弱苍白。

三人干到中午,都是汗如雨下,钟氏越见苍老,谢秀娘脸色更白,身子看起来越加瘦小。

三人在地头大槐树下休息,就着凉水吃一些干粮麦饼。

王动对谢秀娘道:“秀娘,午后你就不要去挑水了,在地头和娘一起耙地吧,浇地的事,等晚上我来。”

谢秀娘道:“哥哥,你白日要翻地,晚上要挑水,是不是太辛劳了?”

王动道:“没事,晚上闲也是闲着。”

谢秀娘道:“哥哥……”

王动眉头一皱:“我叫你不要挑水就不要挑水,哪来这么多话?”

谢秀娘温顺地应了一声,心下却很欢喜。

旁边的钟氏没说什么,不过心下欣慰:“不错,这傻小子懂事了,知道疼自家的女人了。”

午后三人又继续干活,忙到太阳西斜时,谢秀娘回去做晚饭,然后又匆匆送来,顺带送来了王动的弓箭与长枪。

眼下鞑子流寇肆虐,一个人在野外不可不防!

晚饭三人仍是在地头吃,吃完后钟氏与谢秀娘回去,并将牛赶回去喂养。

王动则是在地头继续挑水,他一趟趟地来回奔走,月光洒满大地,隐约可见四边空旷的原野。

一股苍凉的感觉涌上心头,王动站立当场,神情有些痴了。

……

接下来几天继续翻地浇水播种,连续几天都是高强度的劳作,不过人可以工作,牛却不能。

一头牛每天只能耕二、三亩地,每三天还要休息一天。

幸好王家向里长姜安租了两头牛,这样换着耕才保持了进度。

等二十几亩地全部耕完,加上整地造墒、播肥播种后,己是到了八月下。

不过地上的事情全部忙完,全家也就松了口气。

农活很累,也很锻炼人,王动黑了很多,不过身体更加壮实,目光更为沉稳。

……

崇祯七年的八月二十四日,王动回到了靖边墩。

墩内几人还是老样子,不过现在是秋播时节,除了两个妇人,余者各人都是出去抢播农时了,一直临近傍晚才回来。

看到王动,各人目光都很奇怪。

钟大用重重地哼了一声,不过他却不敢再象以前那样对王动喝三吆四,只是板着脸不理王动。

杨通的身体好了一些,不过他的门牙永远不见了,见到王动,他的目光不免怨毒。

齐天良、马名,还有墩内几个妇人对王动满是敬畏的样子,再见面一口一个王哥儿的,叫得颇为亲热。

韩仲老是围着王动身边转,象是他身后长尾巴似的,只有韩朝还是那副懒洋洋的样子,不过王动察觉他不时偷偷观察自己。

傍晚时墩内各人生火造饭,一股烟熏味将围墙内的空间笼罩住。

从各人吃的饭中,就可以看出墩内各人的生活地位。

甲长钟大用及其妻吃的是白面,余者墩军及妻口吃的是少量高粱粟米混上一大堆的野菜,韩朝兄弟也是如此。

王动吃的黑面烤饼己经让好几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了。

不过王动其实吃的是家内带来的粮食,按军饷,他现在只能吃糠咽菜了。

猛然听到“哐”的一声响,却是韩仲一把将手中的碗摔了,他站起身来囔道:

“娘的,整天吃这些烂货,这种日子没法过了,几个月没发饷米,难道要叫我们饿死不成?”

他看向王动:“王哥儿,不若我们去闹饷吧,横竖是个死,就算被杀头总比饿死强!”

他的动静很大,惊得众人都是向他看去。

王动端坐不动,韩朝却是低声喝叱他道:“胡闹,你忘了遵台之事了?难道还想让我们兄弟再流亡一次?”

他的话声很低,只有靠近他的王动听见,猛然王动想起历史上的一件事。

崇祯二年时,遵化营兵曾有过一次声势浩大的闹饷激变。

当时欠饷数月,诸兵绝望,各营便闻风索饷。

二月初八日齐集于遵化西门外,伐木立寨。

大书“赤心报国,饥军设粮”八字,围殴军民,地方大乱。

后有司抚定,顺天巡抚王应豸以牟饷激变被逮论死。

当然,事后那些领头的闹事者也纷纷被抓出来杀头。

这事闹得很大,历史有名,难道这韩朝兄弟也是当年领头的闹事者之一?

王动意味深长地看了二人一眼,却发现韩朝的目光也是向他看来。

二人目光一触,都是若无其事地避开了。

钟大用咳嗽一声,道:“我等身为朝廷官军,岂能说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话?休得胡言乱语。”

韩朝告了声罪,墩内又重新安静下来。

当晚王动睡在自己简单的小屋上,这种小屋当然谈不上什么隔音设备,什么动静都听在耳里。

特别是隔着几间屋马名与其妻石氏激战的声音远远传来,细节都是听得一清二楚。

这两口子感情不错,不过奇怪的是这二人怎么对这个事这么热衷,每晚最少都要干一次?

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,还想要娃,唉....

王动摇了摇头,安定心神,很快便沉沉睡去。

……

第二天王动与韩朝兄弟二人在墩台上值守。

从十几米高的墩台上看去,远远的可以看到远处拒虏墩与茶房墩的身影,站在这里眺望,感觉真的不错。

秋风吹来,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。

怪不得甲长钟大用喜欢墩台这个位置。

王动看了一会,眼睛又习惯性地眯起,他在心里盘算,再过几天就到闰八月了,这时间真是过得飞快。

身后的声音传来,却是韩朝兄弟在轻声说话。

二人在商议过几日找机会出去做点买卖,贩卖些货物之类的。大明其实严厉禁止各地墩军擅离信地,易卖货物等,不过这些严刑例律其实早成一纸空文,大量活不下去的墩军公然违反禁令。

擅离信地是小事,甚至很多边地的墩军暗里交通塞外的蒙古人女真人,不但向他们贩卖布匹、针线、铁锅等违禁品,甚至还有贩卖军器的,更有人向塞外的敌人透露各样边塞消息,换来一些赏银。

韩朝兄弟只打算出去做点买卖,己经算是非常遵纪守法了。

听他们商议己毕,又提了几句:“王哥儿。”

然后脚步声向王动这边过来,看来二人是打算拉王动下水。

忽然听到一声炮响,接着是擂梆的“梆梆”声拼命传来。

三人一颤,一齐向拒虏墩方向看去,却见那边一束狼烟笔直升起,在天空中是那么的醒目。

三人相视一眼,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一个信息,鞑子来了!

韩朝仔细看着:“炮响一声,烽烟一束,看来鞑子在百人以下!”

他对韩仲喝道:“二弟,放炮点烟,挂黄旗!”

很快,靖边墩的号炮一声巨响,接着一束浓烟笔直升向上空。

韩朝更用力敲响了擂梆的声音,向墩边人等传递信息。

一个传一个,很快的,离靖边墩南向十里的董家庄堡内的烽烟也是传出。

接着是茶房墩号炮响起,又传向了更远处的舜乡堡处。

各地凄厉的梆子声响个不停,一时间在外的军民等人都是急忙收敛人畜,拼命逃回最近的城堡烟墩。

在靖边墩附近劳作的钟大用,马名,齐天良,还有几个妇人等,也是急忙挑担赶牛的冲回了靖边墩内。

王动与韩朝兄弟二人从软梯下了墩台。

来到围墙处的悬楼时,甲长钟大用等人仍是惊魂未定,不过人人都庆幸自己逃得快。

好一会,钟大用才叫道:“墩内人畜都齐了吧,还有谁没回来的?”

半响,墩军马名一声惊叫:“我那婆姨还没回来。”

众人都是急忙清点人数,果然没见到马名妻子石氏的身影。

马名哭丧着脸,语音都有些哽咽:“今晌耕田时,俺那婆娘说是要回董家庄看看孩子,就没与我在一起。

她……她……她现在该还是在路上,不会遇到鞑子吧?”

悬楼上人人都是脸色难看,忽然齐天良一声叫:“看,鞑子来了!”

小说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当王动等人回到靖边墩时,整个墩内都轰动了。

钟大用,王有金,杨通,和靖边墩几个妇人,还有拒虏墩几个墩军们都是涌了出来

第一眼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大群的健马,此外便是王动几人趾高气扬的各骑在一匹骏马上。

他们马上都挂着鞑子血仍未干的首级,手上还牵着几匹马的缰绳

在这些马的马背上,还坐着一些形容憔悴,被营救回来的大明女子。

余者空余的马匹上,则是堆放着大量缴获的物质。

一片喧闹声,各人纷纷涌了过来,对眼前的马匹物质指指点点,惊叹与询问声不时响起。

这么多缴获的战马,这么多物质,还有那些首级,真是非常让人吃惊,难道鞑子们都被王动杀光了?

钟大用与王有金并肩走了出来,看到眼前的情形,二人哪还有不明白的?

惊喜之下,二人相视一眼,都是哈哈大笑起来,此次大捷是肯定的了。

不说首级,就是眼前缴获的这些战马,二人这次升官发财就是免不了的了。

钟大用大步地迎了上去,高声叫道:“欢迎壮士们得胜归来啊,王兄弟你们真是好样的,哈哈哈哈哈!”

王动与韩朝等人跳下马,王动心想:“自己这个身体虽然会骑马,不过骑术却不怎么样,看来以后得好好练练。”

看看韩朝兄弟,二人倒是骑术不错,不过高史银与齐天良二人却是连自己都不如,只是勉强骑在马上。

王动大步走上前去,向钟大用抱了抱拳,大声道:“王动等不辱使命,侥幸归来,计斩鞑子首级十具,缴获战马二十三匹,夺回被掳妇人二十余口,余者物质无算,现归来向钟头复命。”

钟大用脸上的肥肉剧烈地颤抖了一下,连声音都变了:“斩,斩首十级,你们,你们……好,真乃勇士,真乃勇士啊。”

围在旁边的各人听到王动的话,都是集体地抽了一口冷气。

王动等人出战他们是知道,总共也不过才出动九个人,眼下却斩了后金军十个首级。

平均一人斩获一级多,什么时候明军有如此战斗力了?

不过事实摆在眼前,不说王动等人马匹前挂的后金军首级,就是眼前缴获的这些战马物质,便足以证明他们所说的事实了。

韩仲更是高声叫道:“此战王大哥出力最大,他一人就杀了五个鞑子!”

又是一片惊呼声,各人目光中瞧向王动都满是敬畏。

此时王动这个王大傻子的形象在他们心中早己不存在了,转而起来的,是深不可测的感觉。

钟大用也是咳嗽了一声,震惊地看向王动,心下对王动又爱又恨。

如此勇士,是每个上官都梦寐以求的,可惜这个王动太过桀骜不驯了,难以掌控啊。

他想起一事:“王兄弟出战,你们可有伤亡?”

王动黯然道:“墩内的马名兄弟战死,还有拒虏墩的谭进荣兄弟,大康墩的张如春、齐炳兄弟同样战死,余者人人带伤!”

钟大用也看到了,除了王动,眼前都是人人人带伤的样子,后面几匹马上还驮着马名等人的尸体。

不过此战以九敌十,己方阵亡四人,杀死对方十人,己经是非常难得的战绩了。

放眼大明各地,似乎也没听到过这样的战绩。

钟大用严肃地道:“王兄弟你等立下如此大功,我当向上官请赏,捷报飞传。

死难的兄弟,我也会向上官为他们请下抚恤,以慰他们在天之灵。”

王动抱拳施了个大礼:“多谢钟头了!”

接下来钟大用兴致勃勃去观看缴获物质,慰问那些被营救回来的女人。

韩仲则是绘声绘色地向各人描绘起此战的经历,听得众人一片片的惊呼声。

各人一边听,一边看着眼前那些怒目圆睁,死不瞑目的后金军首级,都是兴奋地议论个不停。

看着王动等人意气风发的样子,后面的杨通脸上满是懊恼的神情,早知道就跟他们一起出战了。

唉,后悔莫及啊。

在齐天良旁边,他的妻子陶氏是笑得合不拢嘴

齐天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,他轻声说了句什么,陶氏忙捂上嘴巴,夫妻二人相视一笑,都是了然于心。

至于那拒虏墩的几个墩军则满是羡慕地围在高史银的身旁,如众星捧月一般。

高史银也是满脸傲然的样子,在他面前,拒虏墩甲长王有金也是不时的嘘寒问暖。

此战高史银有参与,本人更是斩获了后金军首级一具,缴获无算,这功劳算起来自然免不了他甲长王有金的一份。

高史银一向是他心腹,眼下又立下如此大功,自然是让王有金欢喜不己。

众人喧扰了一阵,钟大用吩咐将缴获物质先搬进墩内再说,

还有那些鞑子抢来的粮食与鸡羊等,今晚便可以好好的大吃一顿了。

王有金在旁对钟大用道:“此战大捷,应该派人赶快向管队大人报捷才是。”

钟大用道:“那是,那是,不需舅哥提醒,我也省得。”

众人正要进墩,这时几个墩军纷纷叫道:“有官兵来了!”

果然见南向烟尘滚滚,十几骑大明骑兵出现在众人的眼前,看旗号,却是董家庄管队官张贵麾下的兵马。

钟大用与王有金相视而笑:“说曹操,曹操到,正要派人向张大人报捷,他便来了!”

很快,那队大明骑兵便到了靖边墩诸人的眼前,约有十二,三骑的样子。

为首是个短须戟张,豹眼圆睁的中年军官,年约在三十七八左右,身上披着青衣铁甲,头上顶着一顶八瓣帽儿铁尖盔,身上系着大红披风,很是威猛的样子。

这人正是董家庄的管队官张贵,他是百户官衔,以百户充任董家庄管队官,董家庄周边的大康墩、拒虏墩、靖边墩、茶房墩四墩都是归他管辖。

策马紧跟在他身后的是他的家丁队头张堂功,年在三十五六,平时管着张贵的家丁十人。

见上司降临,钟大用与王有金忙迎了上去,正要跪揖参拜,

张贵己是跳下马来,他挥了挥手,大声叫道:“大用,听我庄内夜不收说,昨晚你们墩内出战鞑子大捷?”

王动心想:“消息传得好快!”

不等钟大用说话,张贵的眼睛己是看向眼前的大堆缴获,他眼睛瞬间睁到最大。

眼前这些战马盔甲,帐篷兵器,还有马前挂的后金鞑子首级等,这大捷哪还有错?

他连声惊叹:“果然,果然……太好了,太好了……”

他大步走上前去,颤抖地抚着那些缴获,仔细地看个不停,一边嘴里还不住的啧啧称奇着。

不说他,就是他身后的那些董家庄骑兵们,也是个个羡慕火热地看着眼前的这些马匹兵器,个个议论个不停。

比起自己破烂的衣甲,身下骑的瘦弱战马,这些缴获的鞑子马匹兵器盔甲真是太好了。

看了良久,张贵裂开嘴大笑起来,形容间己是喜不自胜。

依大明的军功制,军官领军数百者,部下斩获达贼十名颗,便可以荣升一级。

不说这些斩首的首级,光是这些缴获的马匹物质等,这升官己经是肯定的了。

张贵哈哈笑着,他转过身来,高声对钟大用道:“大用,这是怎么回事,你仔细说说!”

钟大用与王有金二人都是紧跟在他的身后,时刻关注着他的神色,

此时听到张贵询问,钟大用忙上前将昨日的事说了,王动等人虎视眈眈在前,他自然不好睁着眼睛说瞎话。

一时间,在他的嘴下,昨晚的战局与王动等人的功劳一一说出,当然了,这其中也不泛他钟甲长与舅哥王甲长出战前运筹帷幄的功劳。

张贵不由听得动容,连他身后家丁队头张堂功与众董家庄官兵也是露出震惊非常的神情。

九人夜袭鞑子兵十人,己方仅阵亡四人,便全部斩杀对方十人,还缴获了一大堆的马匹物质等。

这其中还有鞑子的白甲兵,拨什库等极为悍勇的鞑子军士。

特别是靖边墩内其中一个墩军,还斩获了对方高达五人的首级。

如果不是眼前大堆的缴获首级在前,张贵等人一定是以为钟大用在说瞎话了。

张贵叫道:“昨晚是哪几个好汉出战?给老子站出来看看!”

王动,韩朝韩仲等人昂然站了出来。

张贵等人一一看来,果然这几人个个都是好汉,从这些人身上,可以看出昨晚战事的惨烈。

可说是人人身上带伤,特别是韩仲,大腿上被捅了一枪,此时走路还是一拐一拐的,时不时仍有鲜血从他腿上渗出来。

仔细看着这几人,张贵口中连道:“不错,不错!”

他又叫道:“哪一位是王动,站出来给老子看看!”


小说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最新更新
继续看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