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篇小说阅读我在明末守边关
  • 长篇小说阅读我在明末守边关
  • 分类:现代都市
  • 作者:王动
  • 更新:2024-03-03 07:28:00
  • 最新章节:第39章
继续看书
网文大咖“王动”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,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小说推荐,王动谢秀娘是文里涉及到的关键人物,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:大明内忧外患,风雨飘摇! ......

《长篇小说阅读我在明末守边关》精彩片段


王动取了长枪与三眼铳从董家庄回来,他己经决定自己打造一批兵器,接下来是兵器种类的选择问题,无论是从实战还是从自己的财务情况出发,他都必须先理清这个思路。

戚爷爷曾言过斧、钺、锤、戈、戟、钩镰等胆大艺精者可用,用于独马冲杀敌阵,却不可教队兵,不可堂堂当大敌。至于镋钯、大棒与线枪几样多用于马上,所以这些王动暂时都不考虑。

最后王动选定的是腰刀,长枪,盾牌,火铳几种兵器,这样经济实惠,而且长短并用,防守兼备,当可出入作战。

远程兵器王动抛弃了弓箭,改而选用火铳,不是因为弓箭不犀利,而是制造购买成本太过高昂,而且合格的弓箭手也太难练,没有几年时间很难见到成效,王动没有这样的时间。

火铳手的训练简单,一把火铳也相对便宜,使用火器也是未来历史的潮流,王动没理由不选用火铳。

王动现在手上有十一把三眼铳,不过他内心渴望的是拥有鸟铳,三眼铳有效杀伤力也就在二十余步,而鸟铳则远得多,一把精良的鸟铳有效杀伤力可在八十步。

戚爷爷曾赞鸟铳为临阵第一利器,利能洞甲,射能命中,弓矢弗及。历史上戚家军训练鸟铳手,向在八十步立五尺高木牌一块,鸟铳手三发一中,十发七中方为艺精。

不过鸟铳制造的工艺复杂,对制铳工匠的手艺要求颇高,因此要找一些好的工匠来。如果堡内有制造鸟铳的工匠,以后三眼铳王动将慢慢不再使用。

王动目前有缴获自后金军的大刀长枪一批,还有从董家庄买来的长枪,二者以后都要打造,只是困于财力,只得慢慢再说了。

舜乡堡内有一批匠户,世代都是打制兵器,想必内中有人会制造鸟铳,王动派韩朝与齐天良前往,希望能通过舜乡堡的百户杜恭搞几个工匠过来。王动知道杜恭性情贪婪好货,临行时给了韩朝一些银子,让他到舜乡堡后备下一份厚礼。

王动准备兵器训练军卒,韩仲几人当然双手赞同,只有韩朝对王动准备打制鸟铳有些疑惑,不过他没说什么,领了王动的任务后就随齐天良到舜乡堡而去。

……

几天后韩朝二人回来,带回了六、七个工匠,其中一个还是匠头,听他言自己精通鸟铳的打制。

此时这几个人站在王动的面前,无不是粗手粗脚,满面风霜,身上的棉袄破破烂烂,只是不时跺脚哈着白气,这天气实在太冷了。王动看他们脸都冻得青紫,便让他们先下去饮用热水。

等他们缓过气来后,王动才招他们过来说话。

那匠头叫李茂森,年在四十五、六,身材甚是粗壮,不过脸上却是神情精明,王动问他可是会打制鸟铳。

李茂森道:“回大人,不是小的夸口,当年小的在卫城军器局中,论起打制兵器火铳,那也是数一数二,就算到了千户所后,这手上的技艺也没有落下。”

王动看他脸上似在回忆,神情又是骄傲又是痛恨,他原来是在保安卫城,最后怎么会跑到这舜乡堡来?想必这其中有一个复杂的故事。不过这不是王动关心的,他顺口问了他些制造鸟铳的知识。

李茂森一一答了,他道:“大人,造鸟铳,以六斤为妙,只是耗铁甚多,四十斤毛铁,最后只炼到七、八斤精铁,所费不小。”

依他估算,加上铁价,炭价,工匠的工钱食粮,还有其它的耗费等,一根鸟铳的成本在三到五两,所需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
王动点了点头,他看过历史上相关记载,这李茂森的估算跟他差不多,这倒是个实诚的人。不过王动只关心鸟铳的质量,历史上很多明军使用鸟铳炸膛,造成军士对使用鸟铳有一种畏惧,王动不能拿自己部下的生命去开玩笑。

对王动的忧虑,李茂森道:“大人,鸟铳之所以炸损,一是材料不足,或是工匠们在制造时取巧,粗细薄厚不均,特别是在铳管的焊接上,许多工匠技艺不足,造成鸟铳炸镗。不过小的自然不存在这些问题,只要大人材料充足,小的便可以为大人造出精良的火铳来。”

王动点了点头,他当然不可能凭李茂森一面之词便放心于他,历史上大明对鸟铳的质量要求其实很严格,不论工部还是各地卫所,他们造出军器都要注明某部、某卫、某所、某年、某季成造字样,事后还需造册,以便随时查考。不过就算这么多规定,大明军器的质量却是有目共睹。

当然,大明军器质量之所以低下,也跟官场的腐败与糟糕的匠户制度有关,这事王动当然没有必要提。

他道:“李匠头你这样说是最好不过,不过我们还须立下典章,今后你们便留在堡内,每月食粮工钱不会少于你,今后你们每造出一只合格鸟铳,我都会给你们奖励,如有不合格,便要扣去你们相应月粮以充材料耗损,如有造成军士损伤,还要加以处罚。”

李茂森一咬牙道:“好,就依大人这么说。”

李茂森来靖边堡之前,己听齐天良吹得天花乱坠,说只要到了靖边堡,肯定会每日衣食充足,天天吃饱,眼下他们这些工匠在舜乡堡每日饥寒交迫,这年景能找个吃饱饭的地方不易,李茂森相信自己的技艺会让王动信服。

这事就这么定下来,以后李茂森几人就留在靖边堡内了,王动忽然想起一事,他道:“对了,李匠头,除了火绳引燃的鸟铳外,你们可会制造那种转轮火铳或是击发火铳?”

王动将自己说的那两种火铳大致描绘了一番,他说的便是历史上的转轮式燧发枪与击发式燧发枪。

那转轮燧发枪约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后期,是用齿轮发条摩擦燧石生火而点燃火药。那击发式燧发枪则是出现在十七世纪初中期,由击锤撞击燧石起火,在今后的几百年中非常流行。王动自然也想拥有这样的利器。

李茂森想了半天,他虽然奇怪王动怎么会想到这样的鸟铳,不过他最后还是摇了摇头,道:“惭愧,大人所说火器,小的实在不知,还要仔细思量才是。”

王动点了点头,舜乡堡毕竟是个小地方,也不可能出现多么高深的火器人才,是自己心急了。

随后李茂森几人被安排下去,王动给他们每人一间居房,还为他们专门选定了一个场所作为兵器作坊。

李茂森几人欢喜地去了,一路上还好奇地打量这处新建屯堡。

小说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大明国初实行里甲制,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,一里十甲,每甲十户。

每里推举丁粮多者十人为里长,每人轮流担任一年,十年一周转。每甲以丁粮多少为顺序,每户在十年中轮流担任一年甲首。

这里甲制就如后世的乡镇制度,在大明国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,明中叶后,地方乡绅势力兴起,里长甲首之类的职役地位日趋下降,特别是行一条鞭法后,各地里长甲首更如苦役贱役,大明地方的统治秩序慢慢崩溃。

不过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,在地方的管理上,里长甲首们还是负有重要作用,比如这地方上的田地买卖,便要由该地的里长负责监督,并由里长从州或是县衙处领来格眼契纸作为交易凭证,在买卖的推收过割后,出了问题里长也要负责。

在王动找来姜安后,听闻王动要买些荒地官田,里长有些奇怪,他道:“贤侄,老哥在这里说一句,你不是文人,不是举人,连生员也不是,按道理,你是没有赋税优免的,眼下田税很重,你买了荒地后,还要投入很多钱粮,到时便是得不偿失啊。”

姜安己经打定主意要与王家深交,所以他的话说得颇为推心置腹。

王动听了也有些感动,不过他主意己定,岂会因为姜安的几句话便打退堂鼓?他道:“世叔,我是有自己主意的,还请您行个方便。”

说着一锭约一两的银子己是轻轻地放于他的手上,姜安眼睛一亮,叹了口气,道:“也罢,都是乡邻,能帮我就帮这个忙好了。”

当下他去了州城一趟,取来契纸格眼,同行的还有一个保安州司吏,名叫祁官的。

几人沿着董房河边走了一趟,最后在离河约两里处的一个地方,又验看过王家的户帖式后,以一亩五两多的价格,以父亲王威的名义,王动买了二十亩荒地,得到了一张《崇祯八年保安州桑干里王威买地赤契》。

此外还有一张推税票:

保安州二里黄册里长姜安,今据保安州官衙卖过官地二十亩,罔字八百八十乙号土名下洪,每亩征银五分三厘,共税银一两六分整。以上一号推入本里六甲王威户解纳,存照。

崇祯八年正月初七日黄册里长姜安,押。

经管户丁:王动。

书手祁官,押。

契约与推税票都是一式两份,当王动在契约与推税票上签上自己名字时,姜安与祁官都有些惊讶地看了王动一眼,同声道:“好字!”

……

地虽然买来,不过王动暂时没时间理会,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忙。

崇祯八年正月初八日,王动带着钟调阳与韩朝等人回到了靖边堡,堡内多事,自己不可能长时间留在家内。

由于韩朝新建一队,钟调阳正好领了他原来那队兵。而舅舅钟正显,原本王动想让他到自己屯堡的,不过钟正显跟来一看,这靖边堡也太简陋了,连个堡墙都没有,他显然不愿意受这个苦,王动只得安排他到董家庄去,免不得又要备下一份厚礼。

张贵看在自己的面子上,给了钟正显一个书吏的差事,每月俸米几斗。

去董家庄时,王动还同时请求张贵将高史银调入自己堡内听用,看在王动的情面及礼物的份上,张贵同意了王动的要求,那高史银自己都不愿意独立舒服地做一墩的甲长,自己还说什么?他很是痛快地答应了王动的请求,以后高史银就留在靖边堡内听用。

不过王动现在手下军士不多,高史银显然没有独立带兵的机会,先跟在自己身边,未来慢慢说吧。

王动回到靖边堡后,很显然的新年节假日立时停止,全堡上下又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劳作中去。

首先第一重要的还是继续将四倾梁匪寨内的木料石料全部拆回来,一时间又是全堡男女一起动手,每人每天都是到四倾梁寨内去拆除木料木板石料等物。经过全堡上下的努力奋斗,到了惊蛰这天,整个四倾梁匪寨终于拆空了。

经过靖边堡众人的清洗后,全寨上下可说是清洁溜溜,干净无比,不但所有的木料石料全部拆走撬走,就是木板也不剩一块,最后的结果就是靖边堡建堡的材料终于全部充足了。

看堡内原材料堆积如山,全堡上下都是松一口气,王动也下令再买来猪羊几头,全堡上下一起庆贺两天。

庆贺完后,此时离春分也就十余天,又必需开始准备全堡上下的春耕事宜了。

首先的,有一个问题,在去年秋冬,靖边堡军户虽然疏浚了百户渠的一段,不过很显然的,现在河低渠高,需要引水。

当地一般是使用龙骨水车引水,对于王动来说,这龙骨水车一是需要每日使用专门人力,二是引来的水太少,功率太浅,王动需要一种高效率的引水工具。

他想到了后世的兰州大水车,这水车不需要人力畜力,用水流带动便可,而且引水功率极大,每日引水灌田可达三百余亩。当然,有利有弊,这种水车好是好,怕就是造价太高。

不过王动想了想,还是让齐天良与杨通二人到各地寻觅工匠了。

……

“大人,您说的兰州大水车无非是筒车一种,此物唐时便己出现,不稀奇也不难造,小的在黄河边时,便曾为当地人造过,只是耗费钱粮多些罢了。”

几日后,便有一群工匠站在王动的身旁,都是很专业的木匠泥工,分别是齐天良二人从董家庄,舜乡堡,保安州城几地招募来的。其中一个头发发白的老匠听了王动的描述后,很快站出来傲然说道。

听了老匠的话,王动有些惊讶此时大明民间科技的发达程度,他问了一声:“估计要耗费钱粮多少?”

老匠盘算了一会儿,道:“若是用于灌井的水车,一架费银不过十余两。只是这种筒车体型庞大,用料甚多,估计连材料工费计算在内,造一轮水车怕要近百两银子。”

听说要近百两银子,王动不由犹豫了一下,不过有了剿匪积财的路子后,王动对于银子的花费己不会那么吝啬,他一咬牙道:“好,就依你,你要什么花费只管与我说,不过有言在先,若是水车出了问题,我可是不给钱的。”

老匠傲然道:“大人只管放心,若是水车出了问题,老汉等分文不取。”

王动点了点头,这老匠虽然神情居傲,不过有才能的人大多如此,只要他真有能力,便是用他又如何?

想到这里,王动己是对这群工匠起了招揽之心。


小说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最新更新
继续看书